网站首页 > 县市信息

郎溪老兵蹚出乡村振兴竹路子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3-09-12 15:05
[字体:  ]

一台台机器轰鸣运转,工人师傅各岗就位,从原竹切割,到剖筒、劈片、起(蔑)黄、编织竹帘......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永丰竹器厂车间里忙而不乱,有序生产。

今年38岁的陈欢是竹器厂负责人,家住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姚家塔组。2003年至2008年,陈欢服役于南京军区某部,5年的军旅生涯,不仅让他练就了一身本领,更让忠诚与担当深深融入他的血脉。退役后,陈欢曾担任数年村干部,凭着在部队养成吃苦耐劳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他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然而,回报家乡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里,愈发强烈,2018年辞去村干部创办竹器厂。

说到退役创业的历程,淳朴的陈欢憨憨一笑:“姚村的毛竹资源丰富,因为竹器加工厂太少,导致山上的毛竹不好卖,也卖不起价,另外,村上的人,主要是留守中老年人在家里没事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我就想着办一个竹器厂,对村民就业肯定有好处,于是就办了这个厂子。”

2019年,陈欢投资数十万元改造厂房,拆除破旧的工棚,建造了约1000平米钢架结构的新厂房,焕然一新的厂房宽敞明亮,安全系数提升,生产环境大大改善。

据陈欢介绍,竹器厂每年消耗毛竹约5000吨,生产竹帘、竹席丝、香签、竹柄等,销往周边的竹胶板厂,或安吉一带的深加工企业,年利润50余万元。

创办竹器厂,创业者在富了自己的同时,也为父老乡亲拓宽了家门口就业的路径。

当地一位村干部说:“陈欢的竹器厂,平常用工在30人左右,有一部分是脱贫户,他们因为年纪偏大,又缺少技术,出门打工已经不现实了,就进厂打打竹帘子之类的,一天挣个一两百块钱,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家住妙泉村姚家塔组的杨世义,就是竹器厂的“长工”。在生产车间的一角,杨世义将一堆竹片转运分发给编织竹帘的工人,方便他们随手取用,保障“原材料供应”。

杨世义住在竹器厂旁边,今年62岁,自从陈欢办了这个厂,他就进厂工作,考虑到年纪偏大,陈欢就安排他做杂工,专门运送材料,“机器流水线上的岗位,多劳多得,每天能挣160元到280元,我们杂工的报酬少些,每天固定工资130元,做杂工比较单纯和自由,岁数大了,一天挣个100多(元),也行了。”

说到竹器厂的发展前途,陈欢坦言:“近年受大环境的影响,竹加工企业不是太景气,市场疲软,生意不好做,下一步,要花功夫调研行情,对接市场,更新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也要拓宽和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厂子保持生产活力,让大伙儿挣钱的路子越走越亮堂。”

姚村镇是郎溪县唯一的山区镇,山场总面积15万亩,其中毛竹约7万亩。近年来,该镇不仅为陈欢这样的兵能人培育创业热土,更是积极鼓励和扶持各行各业能人创办竹制品加工企业,提供实惠的政策支持,为他们排忧解难,将“竹产业”培育成村民稳增收、能致富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该镇竹器加工厂有13家,利用毛竹下脚料加工竹扫把的小作坊50余家,两类竹产业可解决95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