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无偿的志愿服务,一顿顿免费的饭菜,一份份匿名的捐款,宁国市竹峰街道竹峰村的退役军人邓修寿十余年积小善汇江海,行善事践初心。牢记退役军人不忘党恩、服务人民的初衷,不负退役军人担当,展现退役军人风采。
一日从军 军魂入骨
近日,宁国市竹峰村退役军人干事李庆在本村上圩村民组小微权利监督一点通平台宣传工作时,遇到了外嫁本村的丧偶老人唐秋茹,在询问是否有生活困难过程中知晓,原来老人一直在退役军人邓修寿的小快餐店免费吃饭,老人说:“小邓每月还给我一千块零花钱,说是帮忙洗碗的工资,其实他的小店疫情这几年生意不好,夫妻两已经足够了,他是照顾我,我晓得的,他心好,村里没钱的老年人去吃饭他都不收钱的。”
无私奉献是时代最闪亮的底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邓修寿1997年12月1日入伍,在甘肃酒泉服役,2010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退役后自主创业,在本村开了一家小快餐店,在勤劳经营的空余一直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在街道历年的抗洪防台、疫情防控中都会第一时间冲在抗洪防疫第一线,默默帮助村干部执勤、宣传、并多次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在疫情三年中退役军人服务站数次询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扶,他总说:“我还是壮年,只要能吃苦就能养家糊口,有帮扶政策你们就先考虑老弱退役军人。”疫情三年,邓修寿没有抱怨过餐饮业的艰难,不等不靠,从务农到打零工乐观的生产生活。每次接到市区的志愿者征集令,无论寒暑都会在凌晨骑车赶往需要支援的社区,分配什么岗位就坚守什么岗位,口头禅永远是:“我是军人,大家先挑自己特长的活,剩下的我上”。
一人兴善 万人可激
无私奉献,要有坚毅执着,淡泊名利的定力和境界。2019年利奇马台风,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在淤泥污水里帮助村民,把家里小吃店的饮用水都捐献出来的有邓修寿;2020年跟着办村干部一夜夜执勤守护村民的有邓修寿;2022年,凌晨支援社区防疫工作的岗位上有邓修寿,顶着烈日在河堤做防溺水宣传的路上有邓修寿;2023年,清明节文明祭祀岗上有邓修寿,五一的文明旅游交通疏导岗、青龙湾森林步道启动仪式上防火宣传战线上也有邓修寿,这个话很少的老兵,每次看见红耀江淮志愿者召集令,关了店门也会来。竹峰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方兰说:“他为村民做的事啊,不止大家看见的这么多,他们夫妻二人婚后育有二孩,长女高一,儿子小学,并不富裕的家庭坚持每年给竹峰学校被宁中高中部录取的学生“发红包”,唯一的要求只是请村干部帮其匿名。”为鼓励本村孩子们努力学习,邓修寿一直默默做着自己觉得对的事。
在2023年八一的“优秀志愿者”颁奖会上,街道武装部长对邓修寿多年来为好学新风做的贡献表示了感谢,他只说:“我因为家庭条件读书不多,退役谋生的这些年越来越觉得知识重要,就通过自己的方式激励下村里勤奋好学的孩子,我能力有限,红包太小了,但我就是想坚持下去,我不需要学生知道我是谁,只想让他们相信天道酬勤。”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退役军人:“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邓修寿就是一个报名参军义无反顾,退役返乡自立自强续写人生奋斗的新篇章,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好兵”。职业无贵贱,行业无高低,回报社会从来不是仅限于轰轰烈烈的大事,“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军人形象”常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是一个又一个邓修寿这样的老兵,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最美退役军人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