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安徽革命军事馆收藏我市四名抗美援朝老兵捐赠的革命文物史料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4-04-26 15:01
[字体:  ]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历史见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切实将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4月22日-24日,安徽革命军事馆筹建组专程赴宣城,收藏该市郎溪县韩太元、广德市林清顺、解吾喜、宁国市祝章成等四名抗美援朝老兵捐赠的13件革命文物史料,并为他们送上收藏证书。

韩太元:这次把他们捐出来,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代建设伟大祖国

韩太元,今年93岁,1952年10月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在沈阳炮兵学院接受炮击训练3个月后,受命前往在朝的21军63师343团榴炮营,担任2班班长。因其英勇善战,多次对敌进行精准打击,人称“韩大炮”。1953年3月停战,韩太元继续驻守在朝鲜,后前往北京开庆功大会,受到毛主席和贺龙元帅的亲切接见并集体合影。

此次捐赠的两件物品,一张是1957年3月所属部队颁发的立功受奖证书,见证了老兵英勇奋战的浴血荣光;一张是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被毛主席亲切接见的珍贵合影,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军人的崇高敬意。穿过岁月的长河,战场上硝烟弥漫,并肩的战友不顾生死、前赴后继的情景总在他的脑海浮现,“这两个宝贝我珍藏了快70年,听说你们在筹建省革命军事馆,这次把他们捐出来,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代建设伟大祖国,强壮民族脊梁,将保家卫国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韩太元和工作人员合影)

林清顺:把这张奖状捐赠给祖国,我非常愿意

林清顺,今年98岁,1951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200师598团地炮连,在吉林进行临战训练。1951年9月,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6月,随军参加金城川防御战。1953年7月参加金城战役,战斗中因身受重伤落下终身残疾。

在得知我省正在筹建革命军事馆后,林清顺主动捐赠自己珍藏的一张1960年安徽军区颁发的奖状。捐赠现场,林老郑重地将奖状交到安徽革命军事馆工作人员手中,说“把这张奖状捐赠给祖国,我非常愿意!这才是它的最好归宿,能更好发挥它的价值”。回忆峥嵘岁月,他说自己还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最值得铭记的。

(林清顺向现场人员介绍奖状的由来)

解吾喜:现在交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

解吾喜,今年94岁,1951年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4师警一连的一名战士,在部队不怕牺牲,刻苦训练,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

走过漫长岁月,当年的年轻战士,如今已是近百岁的老人,但谈起当年的从军岁月,他依然神采奕奕。捐赠仪式上,解吾喜将珍藏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以及立功证明书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这些证书陪伴了我大半辈子,是国家给我的,现在交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解吾喜说。

(解吾喜向现场人员介绍部队立功经过)

祝章成:捐赠给国家比自己留着更有意义

祝章成,今年92岁,1949年入伍,1949年7月至1952年11月,为第27军79师237团警卫连和通讯连战士,后任班长。期间入朝,参加长津湖战役,荣立三等功五次、四等功六次。离休后,他始终坚持朴素生活,把自己节约下来的钱捐赠给烈士家属和社会需要帮助的人,用226张汇款回执,总计40多万元的无偿捐赠,谱写了助人为乐的大爱之歌。

此次,他主动捐献自己珍藏的8件抗美援朝相关物件。在祝老郑重地签下捐赠协议书,并将抗美援朝战士雨衣、赴朝慰问茶缸、立功证明书等红色物件交给工作人员后,他说:“这些物件捐赠给国家比自己留着更有意义,希望让后人们都能记住这段历史”。

(祝章成签订捐赠协议书)

翻开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讲述着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家藏”不如“国藏”,下一步,宣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协助做好革命文物史料收集捐赠工作,推动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革命精神的光芒继续照亮新征程的奋进之路,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