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战争年代,大批英雄儿女参军支前,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史地方志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忆往昔峥嵘岁月 听老兵述红色故事”活动,征集整理老兵个人军旅生涯特别是战争亲历回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今天讲述的是绩溪县抗美援朝老兵葛有仁的故事。
葛有仁,绩溪县扬溪镇岭脚村人,一位老党员、一名抗美援朝老兵。革命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和平建设时期,他躬耕山野,书写了一曲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人生赞歌!
炮声隆隆,参军入伍跟党走
1934年3月,葛有仁出生于岭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初,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15岁的葛有仁参军入伍,先后在太行部队任战士、副班长。入伍之后,葛有仁始终牢记入伍誓言,听党话跟党走,号声一响往前冲。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部队于1952年初奔赴朝鲜战场,执行铁路抢险任务。
自1951年8月起,“联合国军”开始实施10个月的旨在切断中朝军队后方供应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随即展开反“绞杀战”斗争,最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使铁路成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回忆过去,葛老说到“朝鲜战场铁道兵特别艰苦,志愿军打到哪里,铁路抢修就到哪里。”葛老还见证了石岘洞战役。“我们作为二线部队,紧跟在作战部队身后,随时准备支援。如果他们下来,就是我们上。最后我们没有参加,他们伤员都经过我们面前,还有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战争真的很残酷,至今提到仍然难过。”说到这里,葛老眼含热泪。
车轮滚滚,脱下戎装返家乡
1955年,葛有仁复员至绩溪县,参加培训后,分配在瀛洲供销社工作。1962年4月,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大办农业的号召,毅然放弃人人羡慕的工作,返回老家岭脚村落户,参加农业生产。这一年,他28岁。“你干嘛要回来呀?有稳定工作不好吗?已经走出去了,怎么还回来?你傻啊!”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十分不解,曾经这样问过他。他笑着说,当年参军入伍是为了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现在国家号召大办农业,也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是退伍兵,应该带这个头。
岭脚村坐落于扬溪镇,是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村里水田较多,村民们就种水稻。为了多产粮食,葛有仁和大家一道,起早摸黑种地;战争年代,葛有仁靠两条腿转战朝鲜;返乡务农后,葛有仁凭一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976年9月10日,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军功闪闪,誓留无悔在人间
如今的岭脚村水稻、大豆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小车能进村了,村民能上网了,岭脚村人富起来了,而当年那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也老了。葛老一有空就喜欢看着大门,因为门口悬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子,他自豪地对我们说,他家是“光荣之家”,看得出来老人十分珍惜这个荣誉。采访中,葛老拿出一只旧抽屉,告诉我们里面存放着一个宝贝,那是伴随他一生的珍宝。他小心地捧出宝贝放在桌上,闪耀的奖章便赫然出现在眼前: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纪念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南征北战,九死一生,那一枚枚奖章见证了老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录着我们党、我们的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
15岁参军入伍,28岁回乡务农。葛有仁一生中有许多次选择,你若问他:“你后悔吗?”他会很平静地回答:“不后悔。战场上枪弹无眼啊,那么多战友牺牲了,和他们相比,我知足了;回乡劳动,我锻炼了身体,如今我身体硬朗,家庭美满,能够安度晚年,我觉得我已经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