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忆往昔峥嵘岁月 听老兵述红色故事】生死穿梭——抗美援越老兵韩炳水的故事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4-07-12 16:42
[字体:  ]

宣城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战争年代,大批英雄儿女参军支前,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史地方志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忆往昔峥嵘岁月 听老兵述红色故事”活动,征集整理老兵个人军旅生涯特别是战争亲历回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今天讲述的是广德市抗美援越老兵韩炳水的故事。 

韩炳水,男,汉族,安徽芜湖人,1944年2月出生,1964年9月入伍,2次参加抗美援越战斗,获连队嘉奖2次,1969年4月回国。

参军入伍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同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势,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尽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1964年9月,韩炳水从芜湖报名参军,分配在上海大场飞机场基地,从事飞机的加油、牵引等后勤工作。上海大场飞机场基地隶属海军东海舰队。在部队,他们勤学苦练驾驶技术和游泳本领。

初上战场

1966年10月,韩炳水和其他5名战友一起作为汽车运输兵被抽调到前线负责运输保障,他们经过20多天的越南常用语言和风俗习惯培训后,被编到海军独立营。前线战士浴血奋战,运输部队则千方百计把物资弹药送上去、把伤员拉回来。汽车兵穿梭在前线和后方之间,在战场上开辟出一条条生命线。

越南属亚热带,天气变化无常,一年有半年的时间是雨季,极容易发生山体塌方、泥石流和山洪泛滥等自然灾害,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当时部队运输所经过的道路,基本上是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打仗而用推土机推出的临时公路。艰险的道路情况,再加上天上有美军的飞机轰炸,地面有敌人的袭击,汽车兵稍有不慎就会有车毁人亡的危险。所以,汽车兵必须有过硬的驾驶、修理专业技术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军事技能,才能应对上述复杂的局面,完成战斗任务。

1965年2月至1968年11月,美国空军对越南北方频繁空袭,人们都是在防空洞里躲空袭。而我们英勇的援越抗美汽车兵,仍然在战斗!

韩炳水说,一开始军队以排为建制运输物资,但目标太大,后来降到一个班,到后来一个班也不行了。为躲避侦查,部队只能“昼伏夜出”运送物资。

即便如此,敌机仍然随时可能前来空袭。

一天晚上,韩炳水执行炮弹运送任务,运送途中,他又遇到美机的侦察轰炸。他迅速关闭车灯,在路旁隐蔽起来。美军发射了一系列照明弹,刺眼雪亮的照明弹,把山里照得通亮,他们暴露了!情况很危险,韩炳水的车子如箭一般冲出照明区。他打开了车灯,冲进不远处的树林,迅速关闭了车灯,让美军飞行员再也找不到目标,失望而归。

他们把炮弹成功送到前沿阵地,返回的时候,他的车上运送了4名伤员,敌机俯冲下来疯狂扫射,汽车挡风玻璃被打碎,轮胎被打爆2个,油箱也被打通,他急忙用纱布把油箱堵住,把伤员送到后方医院。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2天2夜没睡觉没吃饭,受到连队嘉奖。

1967年7月,韩炳水退伍回国。

重返战场

回国20多天后,韩炳水得知前线急需汽车兵,他写下血书,要求二次入伍,得到批准,重返战场。虽说当时已处于战争后期,对空作战的次数日益减少,但全团战士却始终保持着常备不懈的斗志,与美军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较量。韩炳水所在团的主要任务是把炮弹运送到前线,同时他和副连长、文书、通讯员4人组成1个抢救小组,负责伤员运送任务。他们一连11个月往返前线,出色完成任务,又一次受到连队嘉奖。

1969年4月,战事结束,韩炳水回到国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