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市信息

郎溪县:打造永不褪色的红色课堂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5-03-28 15:04
[字体:  ]

在皖东南的青山绿水间,郎溪县宛如一颗镶嵌在长三角腹地的红色明珠。这里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郎溪县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教育基地,构建起永不褪色的红色课堂,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多维矩阵织就红色经纬

“每天傍晚带孩子来散步,既能学习法律知识,又能了解英雄故事,这种教育方式润物无声。”夏桥村村民李女士站在全国首座英雄烈士保护法主题公园内感慨。这座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法治公园,将法律条文与英雄事迹巧妙结合,成为郎溪县“法治+红色”创新模式的生动注脚。

距此不远的青苔岭上,22座烈士墓整齐排列。2022年5月,姚村镇将境内15座零散烈士墓迁葬于此,其中包括李同洲等10位姚村暴动烈士、4位抗战无名烈士和1位解放战争烈士戴月树。“站在烈士墓前,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姚村中心学校学生匡鑫瑞在祭扫活动中郑重宣誓。百米之遥的清代民居里,斑驳墙面留存着姚村苏维埃政权的历史痕迹,展柜中陈列的农具、枪支等文物,让参观者穿越时空触摸红色印记。

毕桥镇灯塔村的烈士陵园松柏常青,夏雨初、冉绍义等各个时期的烈士长眠于此。“走进陵园,都像在与历史对话。夏雨初带给我的感动是极其深的,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把革命精神传递下去。”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汪静瑜在参观后动容地说。而在县城双拥路上,200余米长的红色长廊以五大板块展现郎溪革命史,成为市民驻足的“网红打卡地”,“带孩子来走一走,这种教育方式比课本更生动”成为市民共识。

教育创新激活红色基因

“当臧爷爷讲到他与21位烈士的故事时,深深感触到,当今生活来之不易,感谢革命前辈的付出。”郎溪二中七年级学生何啸描述的情景式教育场景,正是郎溪县创新红色教育的缩影。中国好人臧永元等退役老兵走进校园、社区,用亲身经历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在“追寻红色足迹”研学路线上,学生们在姚村苏维埃旧址模拟召开苏维埃大会。“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深刻含义”,实验小学学生刘芯言的感悟,印证了研学实践让红色教育“动”起来的成效。

集群效应释放教育能量

“以前总觉得英雄在课本上,现在才知道身边就藏着光辉足迹。”在双拥路红色长廊聆听宣讲后,市民张先生的感慨道出郎溪红色教育的真谛。该县构建的“一园一墓一址一陵一廊”立体矩阵,形成覆盖全县的红色文化教育网络,让群众随时受熏陶、处处受教育。

红色基因是郎溪最宝贵的财富,从法治公园到烈士陵园,从情景式宣讲到研学实践,郎溪县正让红色课堂永驻心间,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座皖东南红色明珠将继续深挖资源、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