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专题党课活动,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章熙平以“泾县红色资源与英烈精神”为主题,为全体党员带来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党课上,章熙平首先介绍了泾县作为皖南革命老区的深厚红色底蕴。作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和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拥有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蜜蜂洞、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等重要红色纪念设施。
章熙平重点讲述了四位与泾县紧密相关的革命人物生平事迹。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出生于湖南浏阳社港。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后到井冈山,参加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基层做起,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表现出色。1933年10月,任红7军团军团长才21岁,是红军里最年轻的军团长,牺牲时年仅22岁,安葬于泾县茂林魁山革命烈士墓。
任光: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抗日救亡音乐家,创作《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激励人心的作品。在皖南事变中,任光随军部转移,在突围时被国民党军队的流弹击中,不幸身亡,年仅41岁,《新华日报》赞誉他为“民族的号手”。建国后,中央党史办将任光定为著名烈士载入《中共党史人物传》。
胡荣:1906年生,湖南平江人,1926年投身农民运动,加入共青团,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30年转为共产党员,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新四军组建后,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11月升任第三支队政治委员。在皖南事变中率部英勇作战,他在与敌人交战中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举枪自尽,年仅35岁,安葬于泾县黄村镇九峰村胡荣烈士墓。
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出生于安徽泾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在六届五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长征中参与遵义会议,会后与毛泽东、周恩来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1937年去苏联治病,1938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病逝。
经过这次党课,党员们对泾县的红色资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海斌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和崇高精神。作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