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市信息

【一封家书祭清明】宁国烈士杨春水的家书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5-04-04 09:31
[字体:  ]

1984年中秋,一群年轻战士在边境嚼着干粮、唱着思乡的歌,在战火纷飞中遥望故乡的月。宁国烈士杨春水用一封家书记录了那个夜晚的思念与热血。让我们一起展开这封泛黄的信笺,触摸那段鲜为人知的铁血柔情。

                                                 月是故乡明,家书抵万金

 


大哥、姐姐:

你们好!祖国南疆的月儿是那般清澈、明净,我和战士们情不自禁地聚集在一起,吃饼赏月,叙旧话新。当我们唱起那动人的《思乡曲》和催人泪下的《再见吧!妈妈》时,大家的心儿都飞回了家乡!正如李白的《静夜思》所描写的那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儿啊!就请您转达我们这些他乡游子对亲人和故乡的怀念吧!

由于边境最近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加上国庆节快到了,所以我们一时还上不了阵地,目前还在进行临战训练,好多人都等得不耐烦,大家都希望快上、快打、快撤、快回!

频繁的战争使兵员越来越少,青年、壮年所剩不多了。越军七月十二日的师规模反扑失败后,在我阵地前沿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而这些尸体绝大部分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女青年。不过,我们绝不会怜惜她们,只要越军敢发动进攻,不管男女老少,我们都要把他们消灭在阵地前,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进犯,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边境上的局势你们从广播电台和报纸上可能有所了解,只是没有那么具体详细罢了。

乐意等待的话,那就边通信边等着吧,又让姐姐费心了,希望你们在工作之后,闲暇之余抽点时间给我一个回信,弟弟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有事在相告,暂且搁笔!

请代我向小峰、然然问好!

顺祝 工作顺利,如意! 

                                                                                                      弟字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五日晚

 

                                       “等一封回信”是最奢侈的期盼

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家书是战士心中最珍贵的慰藉。杨春水在信中说道:“希望你们抽点时间给我一个回信。”他牵挂着他的侄儿小峰和然然,将“工作顺利,如意”的祝福写得郑重其事。可谁曾想,这封浸透思念的家书,竟成了他留给故乡最后的絮语。

1985年1月19日,杨春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

 

杨春水烈士牺牲后,那封浸染着硝烟与深情的家书一直被家人悉心珍藏。直到宁国市烈士陵园纪念馆修建后,杨家人郑重地将这封泛黄的信笺交到纪念馆展柜之中。自那年起,每逢烈士忌日,杨春水的大哥总会带着"小峰"和"然然"前来祭扫,春去秋来,当年坐在父亲肩头懵懂问着"五叔去哪了"的稚童,如今已年过五旬。这封穿越时空的家书,依然在无声诉说着一个家族对英雄的永恒思念。

山河无恙,英魂长青

今天,当我们重读这封家书,仿佛看见月光穿透历史,照亮一代人的青春与信仰。信中提到的“国庆节”即将到来,而彼时的他们或许不曾想到,自己用生命守护的国土,终将迎来万家灯火、岁岁安宁。  

杨春水烈士的家乡宁国,如今青山含黛、溪水潺潺。那些他未能再见的亲人,那些他牵挂的孩童,早已在和平年代长大成人。 

这封家书不仅是历史碎片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战火中的刚强和柔情,照见平凡人的伟大,也照见我们该如何对待脚下的土地。就像信中说的“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进犯”,这份责任,永不过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