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宣城市以“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为载体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
打造红色教育实践体系
让革命传统教育焕发时代活力
文明校园筑根基,构建沉浸式红色课堂
宁国市开发区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卢沟桥》
全国文明校园宣城中学组织学生走进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夏亲筼擦拭烈士墓
全市中小学精心打造“清明课程”,将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200余所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班会、诗词朗诵等特色活动,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夏亲筼等近9万名学子赴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祭扫实践,在仪式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宣城中学作为全国文明校园,组织2024级全体师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名校风采、厚植家国情怀”研学活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实地感悟革命精神。
文明家庭作示范,培育代际红色传承
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金可欣在向阳烈士陵园献花
创新开展"家校共育"实践模式,通过亲子祭扫、革命家书共读等形式深化教育成效。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金可欣家庭共赴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各地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发布倡议书,发起"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线上留言、献花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敬仰之情;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主题文化活动800余场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红色教育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