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茂林镇奎峰村,有一位普通的退役军人罗文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深刻内涵。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扎根乡土的奉献者,他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镌刻下动人的军人本色。
危难时刻显担当:雪夜驰骋的生命守护者
2024年正月初三的深夜,凛冽寒风裹挟着暴雪席卷山林。凌晨两点,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罗文杰——濂长村陈云爷爷突发急性腹痛急需送医。这位曾在军营历经生死考验的汉子,瞬间从睡梦中弹起,套上缀满荣誉勋章的作训服,揣着千斤顶、砍柴刀等“老伙计”,驾驶加装防滑链的越野车冲入雪幕。
“当时能见度不到十米,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声,就像战场上炮弹滚过的声响。”罗文杰回忆道。当他抵达村委会时,发现前方山路被厚厚的积雪封死。没有丝毫犹豫,他抄起铁锹铲开冰凌,硬是在悬崖峭壁间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最终,老人安全抵达医院,而罗文杰的双脚已被冻得通红肿胀。这已不是他首次雪夜救援——2016年元旦,他曾在同样暴雪中背送羊水破裂的孕妇穿越危险山区。村民们说:“只要有罗班长在,咱们的命就有保障!”
红色基因永传承:烈士陵园的“当代哨兵”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爬上奎山时,罗文杰的身影便准时出现在新四军烈士墓前。这位从小听着项英将军、寻淮洲烈士故事长大的青年,退伍后主动承担起烈士纪念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他手持铁铲仔细清理杂草,用毛刷轻轻拂去纪念碑上的浮尘,将散落的零配件一件件归位。在他眼中,这些静默的石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需要用心守护的精神坐标。
“每逢清明节,我都会给烈士们敬献新鲜松柏。”罗文杰擦拭着烈士名录碑说道,“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要用行动来守护。”除了日常看护,他还自发担任起“红色讲解员”,为游客讲述那段烽火岁月。在魁山风景区,他带着游客沿着革命足迹漫步,将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生动的解说中,让年轻一代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乡村振兴践初心:山水之间的“全能卫士”
作为魁山脚下的“土著”,罗文杰深知生态保护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每周六清晨,他总会戴上草帽,拿着竹扫帚上山巡逻。“十年前这里垃圾遍地,现在通过大家的努力,连野生杜鹃花都重新开满了山坡。”他指着远处葱郁的山林自豪地说。除了清理垃圾,他还创新设置“环保提示牌”,用方言编写顺口溜提醒游客文明旅游。当发现山脚停车位紧张时,他主动腾出自家院落作为临时停车场,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从保家卫国的铁血战士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罗文杰用实际行动证明:军人的忠诚永不褪色,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如磐。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更感受到红色基因在绿水青山间的生动传承。正如他所言:“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只要人人争当‘罗文杰’,中国的乡村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这束来自深山的“蜡烛之光”,正照亮着更多奋进者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