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市信息

老兵与徽菜系列:从军营到厨房,匠心传承徽菜的“金徽厨”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5-05-22 17:16
[字体:  ]

在皖南腹地的绩溪县,一位退役军人的故事正在被人们津津乐道。他脱下军装后,以锅铲为剑、以灶台为战场,用二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从“军营硬汉”到“徽菜大师”的传奇人生。他,就是章能文——安徽省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徽菜大师”、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菜代表性传承人,更是徽州文化传承浪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军旅淬炼:从铁血兵魂到匠心传承‌

2000年,20岁的章能文怀揣报国理想踏入军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这段军旅生涯,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站岗放哨、军事训练,警卫班的工作教会我什么是责任、纪律和执行力。”他回忆道。2002年退役时,战友们调侃他“拿枪的手要改拿菜刀”,却没想到这句玩笑竟预言成真。

脱下军装的章能文选择回到家乡绩溪,这座被誉为“徽厨之乡”的小城,自古以“十户之家九户厨”闻名。起初,他尝试过多种职业,但总觉缺少归属感。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亲戚的餐馆帮忙切菜时,发现手中的刀具竟与军旅生涯的严谨节奏不谋而合:“切丝的粗细、火候的掌控,像极了军营里的一令一动。”

2015年,章能文在宣城市厨艺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银奖,由此开启徽菜技艺精进之路。战友们惊讶于他的转变,他却笑言:“战场不同,但追求极致的精神从未改变。”

‌徽菜江湖:从学徒到“金徽厨”的攀登之路‌

徽菜素有“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特点,一道传统菜往往需要数年磨炼。章能文深知,想要在这个领域立足,必须付出超常努力。他遍访绩溪老字号厨师,从刀工、调味到火候把控,逐项突破。2017年,他的职业生涯迎来重要突破:全县餐饮先进个人、优秀厨师双料荣誉加身,第二届宣城徽菜美食文化节技能竞赛优胜奖更让他崭露头角。

真正让章能文跻身徽菜大师行列的,是2018年的两场关键赛事。在全国八大菜系绩溪火腿烹饪赛中,他以一道创新菜“云雾火腿卷”摘得金奖。这道菜既保留了传统火腿的醇厚,又融入黄山毛峰的茶香,评委赞叹其“守住了徽菜魂,打开了新味觉”。同年,他在第二届“金徽厨”烹饪大赛中凭借刀工精湛的“菊花豆腐”和火候绝妙的“徽州臭鳜鱼”斩获特金奖,从此“金徽厨”称号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荣誉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为掌握“问政山笋”的焖制技巧,他在深山中跟随老农学习笋材挑选,手指被笋衣划破数十次。正如他所说:“徽菜讲究‘食以载道’,每一道菜都是文化的载体。”

‌行业领军:从厨师到徽菜文化推广大使‌

随着技艺日臻成熟,章能文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灶台。2016年,他出任绩溪县酒店餐饮烹饪协会副秘书长,开始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他主导编撰《绩溪徽菜传统技艺手册》,将模糊的“少许”“适量”转化为可量化的标准,让年轻厨师有据可依。2023年,他领衔的“宣城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目前已培养出20余名获省级奖项的青年厨师。

在商业领域,他同样展现出战略眼光。2015年创办徽味商行,精选皖南山区食材,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2020年创立徽悦酒店,将其打造成徽菜文化体验馆:食客不仅能品尝地道徽州味道,还能在餐厅陈列的《章氏家训》拓片、徽州木雕前感受文化熏陶。

‌突破创新:让传统徽菜对话新时代‌

面对餐饮业的激烈竞争,章能文始终在传统与创新间寻找平衡。2022年,他在“新徽菜·名徽厨”职业技能竞赛中推出的“葛粉鳜鱼冻”,将传统臭鳜鱼与现代分子料理技术结合,荣获二等奖;2023年长三角康养美食创新大赛上,他的“药膳石耳炖鸽”以“药食同源”理念斩获一等奖。

对于预制菜风潮,他认为:“机械可以标准化生产,但徽菜的灵魂在于‘人’的温度。”为此,他联合高校研发“半成品料理包+大师视频指导”模式,让消费者在家也能还原80%的徽菜风味。这种创新让他荣获2024年“安徽省徽菜名厨”称号,并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列为调研对象。

军人本色: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

尽管离开军营二十余年,章能文始终保持着军人特有的社会责任感。2020年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为防疫人员免费配送餐食3000余份;2024年6月,他在安徽省第二届退役军人技能竞赛中获优胜奖后,立即发起“老兵厨艺培训计划”,帮助30余名退役军人掌握烹饪技能。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军装虽脱,军魂犹在。现在我的战场是灶台,我的使命是让徽菜文化薪火相传。”‌

从部队的钢枪到厨房的炒勺,从军营的号角到锅铲的铿锵,章能文用半生光阴诠释了何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如今,他的徽悦酒店已成为绩溪美食地标,每天接待着天南海北的食客。当有人问起成功的秘诀,他总是指向墙上那幅亲手书写的《章氏家训》——“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八个字,或许正是这位“金徽厨”匠人精神的最佳注脚。

在徽州这片文化沃土上,章能文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用一道菜肴唤醒乡愁,用一把炒勺传承文明,更用一个退役军人的热血,书写着新时代的徽匠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