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战争年代,大批英雄儿女参军支前,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史地方志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忆往昔峥嵘岁月 听老兵述红色故事”活动,征集整理老兵个人军旅生涯特别是战争亲历回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今天讲述的是宁国市抗战老兵胡奎峰的故事。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
1938年3月,20岁的胡奎峰加入新四军某部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入伍不久,他就被安排到警卫班给首长当警卫员。当年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蚌埠地区朱家湾一带,在撤离前夕,因为汉奸出卖,部队被日军包围。胡奎峰发现村后有一片草堆,建议司令部以草堆作掩护向外突围,首长采纳了胡奎峰的计划。胡奎峰和警卫班的战士们不畏生死阻击日军进攻,边打边撤,成功掩护司令部突围。这一战,是胡奎峰第一次和鬼子正面交锋,也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友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之下。突围后他主动请缨,下连队,上前线,杀鬼子。
1938年初冬,胡奎峰所在的部队在含山县运漕镇与日伪军激战。胡奎峰化装侦查敌情,发现敌人驻扎在狭窄的圩埂上,绵延数百米,而且还有一座碉堡,里面有十五、六个鬼子,配备了掷弹筒、重机枪等先进武器。因此要想拿下运漕镇,打掉这座碉堡至关重要。由于碉堡火力太猛,我军几次发起冲锋都未能成功,如果再拖延下去,等敌军增援部队赶来,后果不堪设想。紧急时刻,我军研究决定,挑选精兵强将成立一个突击队,突袭鬼子碉堡,胡奎峰被任命为突击队队长,负责指挥这次夜袭。拂晓前,趁着敌军岗哨松懈,胡奎峰带领突击队迅速向碉堡发动突袭。枪声惊醒了敌军,胡奎峰命令突击队集中全部火力攻击碉堡,经过一个小时的殊死搏斗,碉堡终于被攻克,日军的防线也随之被彻底攻破,新四军战士趁势发起进攻,一举歼灭运漕镇日伪军300多人。
战斗是激烈的、残酷的,胡奎峰在运漕一战中小腿中弹负伤,他仍继续参与战斗。此后,胡奎峰随部队转战滁州、江苏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
全国解放后,1949年11月,胡奎峰转到地方工作,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离休后,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
(本文由宁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